唐卡故事
至尊彌勒、至尊文殊對坐說法圖
此說法圖由二幅唐卡所構成,呈現兜率天宮的莊嚴情境,其中主尊是左方至尊彌勒與右方至尊文殊,分別代表著慈悲與智慧。二尊對坐、交相輝映。
至尊彌勒菩薩(梵語 Maitreya)是賢劫中的第五尊佛。名為阿逸多,義為「不敗尊」,別名慈尊、慈氏。
慈氏的稱呼源於彌勒菩薩前世的功德。他過去世身為比丘慧堅時,因勤修慈悲心,使得任何聽見他聲音的眾生,都能生起深切的慈愛之心。這樣的修為,感動了當時的世尊寶傘如來,故得到了「慈氏」的尊稱。
《大悲蓮華經》中記載,人壽八萬歲時,世間圓滿豐饒,安樂無苦,眾生難思修行。彌勒菩薩見此,不願棄捨,誓願引度此諸眾生。釋尊在降生人間前,為至尊彌勒加冕,授記將紹繼佛位,所以至尊彌勒亦被稱為紹繼能仁,為一生補處之菩薩。
至尊文殊菩薩(梵語 Mañjughoṣa、Mañjuśrī)代表究竟智慧,是佛教中過去、現在和未來三世如來智慧的總聚體。
在過去生中,至尊文殊菩薩啟發了無數有情,引領他們追求大乘佛法,實現覺悟。這份引導眾生的菩提心,源自前世身為虛空王時,許下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以利益眾生的宏願。
久遠以來,千佛也都受到文殊菩薩的教導,在文殊菩薩的引導下,無數佛陀誕生、發心、成佛,傳遞並延續了珍貴的佛法。經典有載,受文殊菩薩教導的諸佛,向文殊菩薩所獻上的供養,足以遍滿三千大千世界。
彌勒菩薩以及文殊菩薩,分別以無礙的悲心與無邊的智慧,在世間以種種化身教化眾生,引領人們去除煩惱,趣向佛道。
畫面中,佛陀最殊勝的兩位心子對座說法,象徵了兩位菩薩以「廣行」與「深見」的系統,擔負起佛陀利益眾生的事業。兩位菩薩對座說法,勉勵行者為了累積福德資糧,應學習廣大佛子行;為了獲得甚深的智慧資糧,應思惟觀察空性正見,二種資糧的累積皆應並進而行。
唐卡中的人物神態描繪得維妙維肖,宛如相機捕捉的剎那,使觀者如臨院內,身歷其境。空間的劃分上,以青綠山水、樓台建築區隔,完成虛實相間的造景。唐卡勉薩畫派生動嬗變的佈局、風景與人物間綿密相融的特徵,透由畫師精妙技巧完美再現。
延伸閱讀